发布时间: 2024-12-01
来源: 王丽娜
访问量:
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。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于11月26日发布最新报告,2023年,全球新增约13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,63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。全球现有约399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,其中尚有930万人无法得到医治。
为进一步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,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,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充分利用“世界艾滋病日”契机,于12月2日上午 10点,联合山西健康之声广播特别策划《健康晋万家 专家有话说》节目,邀请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控科副科长原琛利、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/病区主任王伟共同做客直播间,为您解答艾滋病热点问题。
专家简介
原琛利 副主任医师,硕士生导师,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控科副科长,主要从事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。
王 伟 医学博士、副主任医师、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/病区主任。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妇幼健康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,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女性生殖道疾病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,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青年委员,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、第三届青年委员,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,山西省妇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,山西省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妇科内镜学组组长,山西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,山西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等。
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》(中文版)《妇产与遗传(电子版)》《中国癌症杂志》《中华医学杂志》《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》等多本杂志的编委和特约审稿专家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、山西省重点研发、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。先后获山西省科学进步二等奖4项、三等奖1项,国家发明专利2项。 参与发表SCI及国家级科研论文60余篇(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文章8篇,累计影响因子97.05)。参编论著13部(其中副主编3部)、2部中国专家共识。作为分中心PI先后承担了多项国际、国内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31项。
健康科普小贴士
一、“治疗即预防”应深入认识
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,要终结艾滋病,我们先要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,认识HIV感染的危险因素。
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传染源
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、精液、阴道分泌物、胸腔积液、腹水、脑脊液、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,可以经性接触(包括不安全的同性、异性和双性性接触)传播、血液及血制品(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、不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、文身等)传播,以及母婴(包括宫内感染、分娩时和哺乳)传播。
病毒载量越高,传播风险越大
病毒载量取决于多种因素,其中最重要的是该患者是否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,以及HIV疾病的分期。病毒得到稳定抑制的感染者没有传播HIV的风险。急性感染阶段,HIV传播风险较高,尤其是尚未发现的感染者,对于HIV传播影响很大。此外,晚期未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通常也很高,具有很高的传播风险。因而,尽可能发现HIV感染者,早期发现,及时治疗,可达到“治疗即预防”的目的。
“治疗即预防”
是指采用ART降低血浆HIV病毒载量,从而将HIV传播风险降到最低。数项研究表明,当HIV感染者采用ART获得了持久的病毒抑制后,其传播HIV给未感染性伴侣的风险可忽略不计。多项观察性研究分析了异性恋单阳配偶,结果也表明ART能有效降低将HIV传播给未感染方的风险,表明ART作为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作用。
二、预防HIV感染须积极应对
HIV感染高危人群,主要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者、静脉注射毒品者、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有性接触者、多性伴者、性传播疾病感染者(单纯疱疹病毒感染、梅毒感染会增加HIV的感染风险)。
有研究显示,女性合并淋病奈瑟菌感染时,HIV感染风险的增加幅度要高于合并其他感染,如沙眼衣原体、生殖支原体、阴道毛滴虫。由于大部分有性传播感染(STI)的女性可无症状,因此面临更高的HIV感染风险。
及早发现HIV感染并正确治疗,抑制HIV病毒,才能终结艾滋病的流行。
首先,正确使用安全套,采取安全的性行为。即使HIV感染者通过ART抑制了病毒血症,生殖器分泌液所含的病毒拷贝量不太可能具有复制能力,但仍要倡导安全性行为,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。
其次,不吸毒,不共用针具,对毒品坚决说不;推行无偿献血,对献血人群进行HIV筛查;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,严格执行消毒制度,预防职业暴露与感染;消除HIV母婴传播,HIV阳性母亲在妊娠和分娩期间接受成功的ART,可降低HIV母婴传播率;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配偶和性伴侣、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、子女,以及具有疑似 HIV感染高危行为和(或)临床症状的就诊者,医务人员应主动提供HIV相关检测及咨询服务。
再次,对于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,在知情同意及依从性好的前提下可提供抗病毒药物,以进行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。未感染者应用暴露前预防药物可降低被感染的风险,包括口服药物及注射长效制剂。发生HIV暴露后须及早就医,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预防性用药,最好在24小时内,最晚不要超过72小时,应连续服药28天。
最后,减少性伴侣数量、男性自愿接受包皮环切术、治疗性传播感染等均是预防HIV感染的综合措施。
整稿:王丽娜
编辑:王 慧
审核:董海原
科普信息来源:健康中国